環保阿嬤金鳳姨長期青光眼殘 再加上年紀漸大80多歲,

近距離出門旅遊以子女專車接送和當日來回為主,

再加上今年818日被無照駕駛者撞傷,脊椎 骨折行動不便,

腦震盪、腦出血、 腳骨折、耳朵撞聾隨時會暈眩

從來沒有想過竟然還可以跟團到花蓮玩兩天,

景點及住宿都有無障礙設施,甚至是鯉魚潭的紅面鴨活動

和原住民樂舞表演也有安排無障礙席位和廁所,

終於可以完整、悠閒地欣賞花蓮著名景點,

這趟旅行期待了好久,出發前一晚還興奮地睡不著

(818日被無照駕駛者撞傷至今剛好100)我能救活醫生認為是奇蹟

我以為再也無法起床,就認真的運動,真是皇天不負苦心人

花蓮縣府攜手台鐵局和多扶旅行社首推花蓮無障礙慢活團

感恩【花蓮無障礙旅遊】的善舉讓我這殘障者不必怕出門旅遊 

五倍券到手了,你知道怎麼用最划算嗎

從布洛灣伊達斯廳旁邊的步道走進去,可以來到山月吊橋。橋長196公尺,橋面寬2.5公尺,距離溪谷約152公尺,從布洛灣臺地邊緣跨越立霧溪谷,是太魯閣國家公園跨距最長、距離溪谷落差最大的吊橋,從橋上俯瞰,立霧溪蜿蜒曲折,而兩岸山勢陡峻,層層相疊,視覺可以從溪谷向上延伸至遠山。往東眺望是溪畔一帶的立霧溪谷,往西則可以欣賞燕子口險峻的峽谷地形,氣勢磅薄。

從伊達斯廳至吊橋北岸平臺地步道全長500公尺,均為無障礙步道,輪椅及嬰兒車都可暢行無阻。

 

立霧溪歷經多次顯著的地形隆起運動,每次地殼隆起都會使河床高度提升,導致河流向下侵蝕作用加劇,形成峽谷地形。當河流的攻擊坡(外坡)所受的侵蝕力較大,舊河床較難留下;對岸堆積坡受到的侵蝕力較小,而能殘存下來。當河流繼續下切,殘留的舊河床相對提高,就形成了表面平坦的河階地形。山月吊橋位於布洛灣臺地的邊緣,正好可以觀察燕子口狹窄的大理石峽谷與布洛灣河階臺地,是非常好的地質觀察解說點。

山月橋是日治時期立霧溪流域最長的鐵線吊橋,走在橋上俯臨立霧溪深谷,驚險萬分,當時奉派到內太魯閣的日警,見此橋又高又長,視為畏途,不禁令人萌生辭意,因此又稱為「辭職橋」。而對到此攬勝的遊人而言,山月橋更是一段令人難以克服恐懼的路程。

山月吊橋南橋柱設計採月字型

現在看到的山月吊橋已經是第4代吊橋,最早的山月吊橋建於日治時期大正3(1914)太魯閣戰役期間,是隘勇線的一部分,從立霧溪底部越過,當時橋長154公尺,其主要的目的是為深入立霧溪流域各族社,以達到治理的目的;第2代山月吊橋則是昭和5(1930)1220日竣工,橋長190公尺,橋面距離溪谷75公尺;第3代山月橋則於昭和16(1941)產金道路施工期間,因舊橋橋基龜裂而於上游處重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環保阿嬤金鳳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