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門口就是入口啦!大家在進門之前都要脫鞋子
周日午後雖然天氣不穩,但是女兒還是帶我出去走走,
因為乖孫自從甄試上大學後還沒有出去慶祝和輕鬆一下,
所以特別帶他同行,今天的目的地是台北著名的溫泉聖地~北投,
來到北投博物館繞一圈前往正門去。
因為這裡的前身是日據時代的公共大澡堂
撲 滿 榻榻米的大房間是休 息 室
所以處處都有滿滿的日本風
公共浴場一樓泡湯二樓休息,進門循動線有個榻榻米大廳在眼前
姿勢都是我的專屬攝影師~寶貝女兒指導的,
有沒有很有氣質,像拍寫真集的感覺?
各位格友來看看唷!環保阿嬤有沒有水?
這是著名的北投石
這是泡溫泉的輔助工具
這是以前泡湯池的水管
'
以前的小澡堂,在這裡泡澡看窗外的美景,
真是人生一大樂事呀!
環保阿嬤也來試試看!!
是原本的小澡堂
'
環保阿嬤坐在窗台上有沒有像瓊瑤筆下的女主角?
因為環保阿嬤有大屁股,所以可以"窮搖"啦!
哈哈啊
是原本的大澡堂
北投車站模型
是原本的大澡堂
彩繪玻璃是北投溫泉館的特色之一
北投溫泉浴場原建於1913年6月17日,佔地約700坪,是兩層樓仿英式磚造建築,為當時最大的公共溫泉浴場。一樓為磚造浴池,二樓為木造休息區,並設有娛樂室等。
1945年,國民政府接收台灣之後,此浴場曾一度成為民眾服務社及游泳池,之後不再使用,任其荒廢。
1995年,北投國小的一群師生發現這棟建築具有保留意義與相當的歷史價值,幾經陳情都沒有下文,最後陳情書到了居住北投時任國大代表的許陽明手上,許陽明於是利用其與當時陳水扁市長的緊密關係,很快就指定成了三級古蹟,並與當地居民開始組成推動小組,推動成為「居民親手打造自己社區的博物館」。積極地向台北市政府申請,保留將這個公共溫泉浴場成為「北投溫泉博物館」。為了實踐「居民親手打造自己社區的博物館」這個想法,許陽明徵求全部不支薪的社區志工,組織「北投溫泉博物館」籌備處,以提出社區主張,協調社區主張,並督促實現主張。同時也協助收集溫泉相關文物無償捐贈「北投溫泉博物館」,並記錄志工籌備工作日誌以昭公信,用以實踐這個台灣史無前例的社區運動。http://blog.udn.com/ecomuseum/6767673
[編輯] 修復
1998年北投溫泉博物館由台北市政府著手修復成史蹟類保存博物館,並在10月31日對外開放。當時花費總計有1億1181萬餘元;工程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拆除一些岌岌可危的建築體,以及補強管線等,花費336萬元;此階段留下來舊有的溫泉系統包括分水管、磺底石、溫泉陶管,口徑磚等,這些在營造籌備階段由許陽明、陳林頌等人在工地發現保存,或專程收集的無償文物。
第二階段則是修復與再利用工程,花費9845萬209元。此次主要是為了與鄰近的北投溫泉親水公園一起規劃。這一段時期的修復,參考了許多舊照片和耆老口述,將溫泉博物館內部與外部盡量回復日治時期舊貌。可惜博物館仍有不少珍貴的文物已經遺失,如西側一樓拱窗的彩繪玻璃,就已在修護前遺失,現在是複製品。
[編輯] 現況
該館現已列為台灣第三級古蹟。館內規劃有一樓二樓展區,以北投溫泉發展史為主題,從溫泉的原理、北投石、火山(一樓展場)到後期北投溫泉鄉發展史、凱達格蘭族歷史「北投社原住民」、北投產業和台灣好萊塢等規劃(二樓展場)。目前館內參觀人數有限制,同時不得超過一百人在館內參觀,入館也必須更換拖鞋。戶外由於草坪優美,景觀典雅,常可見到即將結婚的新人在此拍攝婚紗照。溫泉博物館館內最珍貴的眾多北投石,全部由許陽明出面向中華礦石協會,特別是陳嘉林理事長,還有諸多礦石收藏家商量,呼籲「讓北投石回家」時,紛紛捐出讓許陽明一起交由溫泉博物館收藏的珍貴國寶。
早上乖孫還沒吃,來到餐廳,肚子餓扁了
一進門馬上吃了一大碗扣肉飯,我則吃一碗糯米飯
中午來吃涮涮鍋,除了主鍋外,
餐檯上的小菜和沙拉水果吃到飽,
哇!我和乖孫肚子撐得好難過,
原來是肚子裡的飯碰到
喝下火鍋湯膨脹啦!
脹比餓更難受
乖孫又拿了冰淇淋來給我吃,
讓我們祖孫倆吃得好開心
部落格廣告
↑環保阿嬤說請點我,增加我的曝光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