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時間:2012/08/23 20:05)



網站logo 

1899年成立的臺灣總督府民政部物產陳列館1905年10月臺北天后宮遭拆除,

1908年10月24日改為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附屬博物館(後簡化為臺灣總督府博物館)

[1],館址利用原彩票局建築(今寶慶路與博愛路之間的國防部博愛大樓)。

1913年,台灣民政長官祝辰巳為紀念第四任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與民政長官後藤新平

向民間募款得總金額256,101日幣籌建故兒玉總督暨後藤民政長官紀念館於原臺北天后宮址

(今二二八公園內),台灣總督府委由日籍建築師野村一郎荒木榮一設計,風格為後期文藝復興時期

的古希臘多立克式樣式,外觀上綜合了巴洛克時期的建築風格,於1915年完工並遷入新址。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台灣歸屬中華民國,臺灣總督府博物館改制為臺灣省博物館,隸屬於臺灣省

行政長官公署,1949年再更名為臺灣省立博物館,隸屬於臺灣省政府1999年,因臺灣省政府

虛級化,改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今中華民國文化部)管理,並改為國立臺灣博物館

↑以上??歷任館長

臺博館主館外觀臺博館主館正門,及1935年滿洲國

為慶祝始政40博覽會贈送臺灣神社之銅牛

臺博館的誕生

本館成立於1908年,是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當時的日本和西方國家,對於博物館的想像經常

是從殖產興業的展示作為出發點,這也是為何臺博館

一開始是由總督府工商部門或殖產部門負責的背景。

1908年臺博館前身「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附屬博物館」(以下簡稱總督府博物館)的成立,是為了慶祝本島交通大動脈縱貫鐵路之南北全線通車,做為一系列空前盛大的通車儀式活動之一,準備透過展覽大力宣傳與介紹臺灣的建設。

這部份的工作就交給殖產局,計畫展出臺灣本島

各項產業的縮影,讓來賓對臺灣的概況能夠一目瞭然。

一開始就參與整個展覽會和博物館籌劃工作的森丑之助

就直接點明:「縱貫鐵路的全線開通,才是產生

這座博物館的唯一動機。在展覽活動積極籌備過程中,

臺灣總督府有一棟正在興建中的建築,準備作為彩票局

辦公之用,其地點位於當時尚未完成的總督府建築基地

(1919年完成)隔街後方,即今天的國防部大樓所在地。

台灣總督府原來就有發行彩票,曾經造成日本國內

購買潮,而引起一些輿論反對,最後使得日本議會取消

了彩票法令,這座興建中的彩票場因此失去使用目的。

起初總督府將之借給殖產局商工課使用,準備在鐵路

全線通車慶祝活動中作為臨時性的產業展覽場地,

當時也有期待未來可以做為殖產局的常設標本室。

原計畫中的「產業標本展覽會」就這樣移入彩票局館舍,

成為「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附屬博物館」。

原來只為慶祝縱貫鐵路通車典禮的臨時展覽會,

變成了永久性的博物館陳列展示「博物館」的名稱、

概念、空間和體制,就這樣有些預料之外地在臺北誕生。 

 

大廳內柱

而當時由彩票局局長轉任殖產局局長的宮尾舜治說到:「這個殖產局博物館到底是什麼呢?雖說不像展覽會、也不像博覽會或產業博物館,但其目的絕不像外觀規模那麼小。我認為這座博物館是一所自然科學的博物館,將所有關於臺灣的動植物、礦物全蒐集起來並好好利用它們達到博物館的目的。其次才是把昔日消失的歷史文物陳列出來,使人一目了然。雖然難免疏漏,但以此為基礎,對以後十年二十年五十年的世界學術是有貢獻的。如有外國人來臺考察,而在此具備文明組織及設備之臺北,而無可藉以知其產物之博物館,且無可因而識其歷史變遷之陳列所,那麼他們必以輕忽侮慢之眼看我臺北市。想到這裡,就往往會令人感傷,這是為什麼要努力蒐集的原因。」

紀念館在資金尚未募齊時,就在1913年選擇新公園這個地點開始建造,並拆除了原來在這裡的天后宮。紀念館於1915年完成,4月18日舉行了落成儀式,1915年5月《臺灣時報》提到當時的情形,「到會者,蹌蹌濟濟,官紳約六百餘名。」代表臺灣本島人的辜顯榮也以祝辭歌頌兒玉、後藤之功績:「紀念博物館落成式,顯榮謹具蕪辭奉祝……。(二公)之臺灣治績,中外驚異,隆隆鼎鼎,毋煩再贅,亦不待紀念博物館以為紀念而傳不朽。…二公之生平,有以不朽於吾臺。而吾臺之人士,無上下貴賤,不能忘情於二公也。今而後,臺之富源益闢,臺之三百萬新附子民,愈益增進福利……。入本館者,熟不追慕二公之盛事,而樂舉某事某言為二公之所力倡,某治某績為二公之所實施……,此則為之真紀念也。」

臺博館1908年開館時的陳列品主要分為地質?物、植物、動物、人類器用、歷史及教育資料、農業材料、林業資料、水產物、?業資料、工藝品、貿易類等,加上其他共十二類。這些項目大致分屬於三個範疇:自然史、工藝產業和歷史文物。標本數量總數12,723件,屬於自然史的標本佔了全部的四分之三,產業標本則佔四分之一。兩年之後的1910年,標本數又增加了近四千件,總數達16,806件。根據當時相關之報導和參與者之回憶,我們約略可以重建開展之現場佈置:「進了大門之後,首先引人注目的是林產部份,大空間裡以富麗堂皇的蓪草造花盒子為中心,四周為各種產業模型,旁邊是農產標本,有個高臺放置著這棟建築的原初主人,彩票抽籤器。有一間專門陳列工藝品標本,另有一間展示一些歷史相關資料。二樓入口大門上方有動物、左邊有昆蟲和植物,右側有水產的陳列,扶手的轉彎處是從蕃人沒收的廢槍五百枝,作為討蕃紀念而展示的。兒童室的上方陳列著蕃族之土俗品,其中作為貴賓室的一個角落有植物臘葉標本的陳列。事務室上面一個房間展示地質礦物,蕃俗室的牆壁掛有兩幅從警察本署送來的石川欽一郎所繪隘勇線油畫,一幅以東勢的北勢蕃地馬拉蕃山為中心,另一幅以大溪枕頭山為中心,各畫出該地區地勢山窟的情形。」
「一樓陳列農林產物暨輸入品,除日本產物之外,各官衙各會社所出品者,另外是藤田組精煉所模型(五十分之一)、金瓜石精煉所模型(四十分之一)和鹽田之模型等。參考室則廣列有關臺灣島歷史文物,主要來自地方州廳的提供,但是要盡網羅則相當費苦心,甚不容易。」

當時報導特別稱讚:「此博物館實可視為科學大博物館之進階,場地雖不免狹小,但能蒐集各種材料,備極陳列之巧,也可見經營之用心。」不過,顯然仍局限在制式的產品陳列方式,因此也有這樣的批評:「有關自然科學,如要以純正科學的方式展示,以當時而言還是非常困難的。結果成為產業館式的展示樣式,實屬不得已的事情,但相信已充分表達了本島的自然情形。」






入口大廳右邊和左邊龕位原置放其後藤新平及兒玉源太郎銅雕像,戰後移除改放花瓶


 

 
館史溯源
‧1915年:兒玉後藤治臺功績的紀念館生
日治時期博物館 1908年因緣際會使用原彩票局建築作為殖產局附屬博物館開張之前,1906年兒玉源太郎總督和後藤新平民政長官離任時,今天臺博館這棟建築物的籌畫就已開始,其主要目的是為了紀念這兩人的治臺功績,也就是一座「紀功碑」或「凱旋門」。1906年10月4日的《臺灣日日新報》有如此之報導,說明這座紀念館的意義:「彼所謂紀功碑,凱旋門猶此例也。是等之建設物,凡以示戰勝之偉勳,于千秋之下,使後世之人有所觀感而興起焉。
以上圖、文字取自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其實際也,其在法國有拿破侖者,雄長一世,執歐洲之霸權,因建凱旋門于巴里。縻歲月三十年,費金錢不知其幾百千萬。結構之壯,雕鏤之美,世界無比。……然日俄一役,(兒玉)前督實膺帷幄之任,而卒荷凱旋之光榮。本島有此光榮之(兒玉)總督,不可無有以紀念之也。且前督之趨重國事也于臺灣統治,胥賴(後藤)長官之承宣措理。則此光榮,長官實與焉,亦不可無以為紀念也。」
因為是紀念前總督和民政長官之建築,雖然明顯是由官方啟動,但似乎也感到不宜使用總督府公款預算,因此就舖陳了一段由民間人士,尤其是臺灣本島仕紳發起捐款的動作。臺灣人為何要捐款去紀念殖民統治者?這篇報導說:「兒玉前督後藤民政長官,治臺之功震聞中外,固不煩贅也。其統治也,自法律制度以至財政、拓殖、道路、交通、衛生、教育等,治具畢張。匪氛絕跡,瘴癘之氣收。而島民共安堵樂業,享福利被德澤,駸駸乎進文明之美域焉。」這樣的功勞「雖由天皇陛下重念新領土之結果,歷代前後之總督長官與有功焉,然未始非由兒玉前督及後藤民政長官之勤勞九年,經營一切,咸得其宜之力也。」因此,「島民感激不措,欲傳其炳燿之盛德大業,永遠以垂不朽,將為一大紀念之舉,計畫久矣。」這次趁著後藤返回日本接任滿鐵總裁之職,「全島紳民參集臺北,乘此好機以該計畫審議。屢經會合中,不論內地人本島人,滿場一致,以建設一大紀念建造物可決確定。」而且,「島民間推林本源家及辜顯榮諸氏為副委員長」。這兩人「一則資產累千萬,一則百數十萬。皆擁有此巨資,亦願慨當以慷,力任仔肩,獨籌建設,以繼洛(指洛克菲勒)喀(指卡內基)之盛軌。」

紀念館工程費為二十七萬圓,總建坪有五百十坪,最重要的空間是從表玄關一進去的大廳,完整呈現了專為儀式性紀念目的而設計的格局,在這個略顯窄小的空間內,四周卻環繞著挑高的三十二根混凝土建材希臘式立柱,圓柱部分每根高達三十二尺,直徑二尺七寸,雕花玻璃天花板高度離地五十四尺,整體看起來就像是一座希臘神殿,而被崇拜紀念的兒玉、後藤兩座大型銅像則矗立於兩側壁間,銅像的製作者是日本雕刻家新海竹太郎。正面階梯上則有兒玉後藤兩家紋飾組合成的雕花玻璃圖案。歷史部也展示了兒玉總督乘用的轎,和兩氏之筆跡墨寶等。
這樣的空間除了做為儀式性瞻仰之用,已不太可能有效地轉作其他用途。博物館的展示空間就只能被分配在一樓二樓左右兩翼延伸的長廳。對於這樣的格局,當時的博物館工作人員就已經「覺得狹窄,為此連地下室的準備室也充當陳列室」。日本殖民當局一開始顯然只是為了建造一座殖民統治的紀念空間,看不出特別要以博物館作為這座建築物的專屬使用目的,更沒有要以自然史作為這個博物館的定位。

以上文字取自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這綠色影子 就是我再拍照的影子


左邊這桔色影子 就是我老伴















臺博館主館大廳的花窗玻璃穹頂


臺灣博物館  總機:(02)2382-2566 館址:臺北市中正區100襄陽路2號 ( 二二八和平公園內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環保阿嬤金鳳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