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難得女兒有休假,

聽到我說大阿姨現在在鹿港當文化導覽志工,

就說要帶我和我家老爺一起去鹿港找阿姨玩,

我們先到台中大里接阿嬤一起去走走。

鹿港絕對不能錯過的就是有名的天后宮,

這裡的歷史悠久、香火鼎盛,

希望媽祖娘娘守護台灣一切平安順利!


早期的鹿港與大陸商貿頻繁;先民為祈求航海平安,因此居民大都是媽祖的虔誠信徒,明萬曆元年(民國前265年),由當地信眾共同建立的鹿港天后宮主祀天上聖母,至今已將近四百年,目前由內政部評定為國家三級古蹟。

鹿港
天后宮為當地的信仰中心,也是台灣地區唯一奉祀湄洲祖廟開基聖母神像的廟宇,湄洲媽祖香火鼎盛,神靈顯赫,古色古香的建築富麗堂皇,雕工細緻獨具匠心,各式各樣的石雕與木雕皆是巧奪天工,天后宮由於廟宇年代久遠,因而名聞遐邇,信徒眾多,前往朝拜的香客絡繹不絕,而每年的媽祖誕辰更是進香的旺季,一波波的進香人潮總是將鹿港擠得水洩不通、熱鬧非凡。

資料來源:http://lugang.okgo.tw/scenic/825.html

 

 

 

鹿港的廟宇全都古色古香,

不論您信不信宗教,如果把廟宇當作藝術品來看的話,

一樣令人讚嘆!

現在環保阿嬤帶大家看的是鹿港一級古蹟~龍山寺


看看這個石雕龍柱,雕工精緻,

真的令人讚嘆不已!


隨便一個角落都可以看到類似這種的藝術品,

鹿港真的到處都是驚喜!


鹿港龍山寺是國家一級古蹟,

之前才修復完成,歷史相當悠久。


這個窗花顯現的是兩極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顯現中國人的智慧,中間兩條魚排成太極形狀,

四角的蝙蝠象徵的是福氣!



龍山寺連門神都相當令人震撼呢!



令人訝異的還有屋頂,

想像一下,古代人沒有現代的工具,到底怎麼做成的?





龍山寺內連這兩棵大樹都有歷史,

彷彿訴說著過去的歲月~

這是晚上龍山寺的夜景,也給各位分享一下


不論白天或晚上,龍山寺真的都很美

後院整修地古色古香,


後院整修地古色古香,

在這裡享受久違的陽光,真是人生一大樂事!  註一:

光復後龍山寺再度成為常民文化的祭祀,國民政府的軍隊初來台灣時,進駐龍山寺,將兩廂廊做為臨時的駐地場所,據耆老的口述得知「軍隊的裝甲車輛由三民路經側門駛入龍山寺前埕壓壞了前埕的石材(待日後才將中埕榕樹旁的石材移至前埕舖補,中埕兩旁暫改舖紅磚,民國75年修護時,石材取代紅磚地坪)軍隊借用約年餘,才撤出龍山寺,而兩廂廊隨即又成為鹿港中學教師的臨時宿舍,直至鹿中宿舍蓋好後,才遷出龍山寺」

民國46年龍山寺由當時管理人黃秋及龍山寺誦經的齊姑吳紀玉雪、王金珠、黃施丙、李月娥等人發起重修,並聘請鹿港郭新林匠師施做彩繪。民國49年成立龍山寺管理委員會,由陳壽昌擔任第一任主任委員,民國50年組織龍山寺修建委員會,由鹿港士紳黃友竹擔任修建委員會主任委員,同年由彰化縣長呂世明主持動工,重修工程歷時1年2個月,共計花費30萬元,除東、西兩廂廊因缺乏經費而未加修繕外,五門殿、戲台均重新彩繪,雕樑畫棟,斧藻繽紛,氣象煥然一新。

龍山寺於民國63年由寺方重修兩廂廊,彰化縣長吳榮興蒞臨主持動工儀式,於民國67年完成兩廂廊全部工程,兩廂廊日後成為鹿港藝文活動展覽的空間,重修時在虎邊地基發現四塊道光11年「泉廈郊商船戶捐題緣金牌」,為龍山寺珍貴史料之一。

 民國67年鹿港士紳辜偉甫等人發起成立鹿港文物維護及地方發展促進會,邀請漢寶德教授主持龍山寺之研究,調查龍山寺之歷史沿格、建築特色、格局,提出日後龍山寺在古蹟維護時的原則與建議,此份藍圖成為民國75年修護時的參考依據。龍山寺於民國72年12月8日獲得內政部列為國家第一級古蹟,其建築格局、木雕、石雕、彩繪等裝飾藝術、保持現況更受各界重視

民國75年的修護工程由政府部門出資,漢寶德教授主持,修繕龍山寺山門、五門殿、戲台、正殿之屋頂,屋瓦重新施做,將正殿主樑抽換,當時採取吊脊方式處理,在不影響外觀的條件下,在正殿、拜殿椽木中施做C型鋼構加以補強,山門外之前埕原為水泥地及中埕榕樹旁之紅磚地坪也在當時改舖花崗岩石板。民國83年完成驗收,由於彩繪的藝術價值甚高,均予以保存現況,此次修護未做修補。

民國76年修護時施做木材檢測,龍山寺暫時封閉。 民國76年修護前戲台屋簷為上釉之瓦當、滴水。 戲台屋簷的曲線,瓦當、滴水隨屋簷向外延伸。

 民國76年修護前的正殿,榕樹兩旁的地板尚舖紅磚 民國76年修護時,正殿、拜殿屋瓦拆卸重舖。

民國88年9月21日台灣遭受規模7.3的地震,龍山寺建築再度受損,山門木柱移位、正殿屋簷斷裂、後殿屋面牆壁坍塌政府積極規劃,原預定做為局部搶修,唯關心古蹟學者與地方人士認為應做較大規模維修,於是內政部再重新做整體修護規劃,總工程費約一億五仟萬元鹿港企業家寶成國際集團總裁蔡其瑞、蔡其建昆仲本著回饋家鄉之善心,成立龍山寺修復工程委員會並負責龍山寺主體修護工程之全部經費,協助保存國家文化資產。資料來源:http://210.241.56.207/index.asp?ind=4

*****************************************************************************************


看到一位跟環保阿嬤很像的周小姐,

她可能就是環保阿嬤的妹妹唷!

師範大學畢業,是鹿港國中退休的老師

不過她是誰?她們是有熱忱跟觀光客介紹鹿港的解說員,

都請大家給他們最熱情的掌聲和鼓勵!






武廟恭奉的是關聖帝君,

當然要跟關老爺還有他的寶馬合拍一張嚕!


天下第一井

 

 

這裡是鹿港八景之一的楊橋踏月

乾隆五十一年(西元1786)中部發生了以林爽文為首的大規模反清之亂。台灣北路理番同知由彰化移駐鹿港,形成日後鹿港的理番海防同知,在行政上,直屬理「番」廳治,不受彰化知縣管轄,也造成鹿港的有關建築與重修,都可看到海防同知的落款,甚少出現彰化知縣,因此有人認為鹿港有資格建城隍廟。

         嘉慶十五年就任的彰化知縣楊桂森,對彰化的貢獻可圈可點。嘉慶十六年鳩工興建彰化磚城,十七年捐俸倡建王功福海宮媽祖廟。鹿港唯一由彰化知縣捐俸倡建的利濟橋,也是鹿港往南貿易來往的唯一橋梁。北路理番海防同知的官位,稍高於彰化知縣,為什麼彰化知縣膽敢越權。因為嘉慶十七年楊桂森兼任鹿港海防同知,鹿港人為了表達楊知縣的德政,將利濟橋更名為「楊公橋」,橋上的夜景,柳樹隨風搖曳 ,美不勝收,「楊橋踏月」成為鹿港的八景之一。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lukang-8185/article?mid=2192

 

  接下來,帶各位格友去看的是文開書院和文武廟~

景 點 簡 介
文武廟在鹿港人的口中,又稱為「文祠」,包括文開書院與文武兩廟,三座建築,橫向一字排開,座落於鹿港街道東面的交通要津,而構成十分奇特的景觀,故每一個初進入鹿港的外地遊客,都立即被它深深吸引。

文祠佔地寬廣,環境幽雅,由東而西,依次為武廟、文廟與文開書院。其興建時代正當鹿港全盛時期,因而原始構築十分瑰麗宏偉。三者之中以文廟創建最早,武廟次之,文開書院殿後。
  
文祠面寬三間,前後兩進,護室又置軒亭。武廟亦為兩進,格局有三川殿、正殿、兩廂。文開書院則有山門、兩廂、前堂、講堂、後堂。

武廟因有香火得存舊制,保存較為良好。文開書院在日據時期迫停學,改名為「北白川宮紀念堂」,六十四年又遭回祿之災,直至民國七十三年才重建成今貌。文祠經清末、日據的小修,光復後遭大破壞,到民國七十年才獲重新修建。修復後的文祠及文開書院,地方無心維護未能好好利用,加上今年在「九二一大地震」大小餘震中受創,目前被鎮公所以安全堪慮為由,加以封閉,大門緊鎖。

文、武廟中隔一院,內有「虎井」一口,號稱「蓬萊第一泉」,惜已久封徒留虛名,倒是廟前泮池及周遭綠樹成蔭,成為民眾休憩的好地方。



 
內 容 說 明
*文開書院:文開書院是清代彰化縣地區八座書院中,第六座新興建的書院,由地方坤商與鹿港同知鄧傳安共同奔走倡建,文開書院的存在代表著鹿港地方,對教育事業的重視,也代表著鹿港地區文風的鼎盛。

*文祠:文祠又稱文昌祠,與武廟、文開書院三座之建築一字排開文武並肩。奉祀文昌帝君,為鹿港詩學發源地,也是讀書人精神信仰中心,凡應試及第之人,必定會到此敬拜謝恩。

*武廟:主祀關聖帝君與文祠之建築均由同知薛志亮率士紳集資興建,屬閣港廟,與文祠之間有一口虎井,號為蓬來第一泉
 
資料來源:http://emmm.tw/L3_content.php?L3_id=1175

 

 

 



文興道開!

多高的理想丫!可惜以前環保阿嬤沒有機會讀書,

要不然也可以當個文人舞舞墨啦!




在古色古香的古蹟內,

女兒硬要我勾起腳,假裝可愛,

唉唷!羞死人了啦!



我說要幫女兒拍照,她說,

出來幫我拍照她很開心,

她說她可以盡情當攝影師,發揮創意,

各位格友看看,她拍得好不好丫?

我覺得如果格友覺得照片好看的話,

應該是模特兒好吧!ㄏㄏ


這是以前日本親王來這裡考察的遺跡,

特別建了一個碑


牆壁上的陶畫,也很耐人尋味。


 
 

鹿港新祖宮有別於鹿港天后宮,是唯一乾隆皇帝敕建的媽祖廟。

 

敕建天后宮--新祖宮(鹿港鎮埔頭街96)

鹿港新祖宮是唯一由清乾隆皇敕建的媽祖廟,正殿前懸掛有「清乾隆帝敕建天后宮」匾額,相傳在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台灣發生林爽文起事肇亂,乾隆皇派福康安將軍率水師欲到台灣平亂,但水師出海數次總是被巨風吹回,乾隆皇特賜西藏貢品「右旋白螺」法器供奉在船上聖母座前,竟在一夜間順利渡海來台,三個月內台平定林爽文事件。

福安康認為是媽姐保祐,所以奏請乾隆皇敕建天后宮,乾隆皇於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提撥官弩建「新祖宮」,並御筆「佑濟昭靈」匾額。

因為是乾隆敕建的天后宮,所以連媽祖娘娘身邊的千里眼和順風耳都有戴官帽,是全台灣唯一戴官帽的千里眼和順風耳




此後~新祖宮為「官拜廟」

在清代被視為官廟,只有官人能入內參拜,

就連媽祖神像旁的千里眼、順風耳都是

戴官帽、穿官服,每月初一、十五,

朝廷文武百官均依禮

文官下轎、武官下馬」虔誠奉拜。

所以廟宇樓牌前才會有一個石碑上寫著:

文武官員至此下馬。

文武百官在此下馬,難怪人家都說下馬威,

環保阿?沒有騎馬,也不會給人下馬威,

不過環保阿?可是有戴官帽唷!

我的這頂小紅帽不錯吧!

大野狼可別吃我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環保阿嬤金鳳姨 的頭像
    環保阿嬤金鳳姨

    環保阿嬤金鳳姨 (分格)(前隨意窩)

    環保阿嬤金鳳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