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有著美麗的風景

 

 

()

 

(圖片如顯示X,請按重新整理)

(引用景點介紹:www.linfamily.tpc.gov.tw)

有如置身桃花仙境

林家族譜前言

 板 橋林本源園邸,是目前臺灣僅存最完整的園林建築。古時候的

豪門富商,為了追求居住的生活享受,或是希望利用精緻的園林建築

來招待官家或生意往來的巨賈,往往不惜鉅資,興建精緻優美的園林

庭園。但是由於天災或戰亂,以及時代的遞移,這些中國式園林庭園

現在多已殘破不堪,有的早已消失,僅存於文人筆墨或歷史紀錄之中。

何其有幸的是,板橋的林本源園邸,從民國三十八年後屢遭破壞而

日益傾頹,歷經多位文物專家根據考據,多次整飭修建,現在恢復了

昔日的部分舊貌。板橋林本源園邸可以說是先人所遺留下來的

珍貴歷史遺產,是一座認識臺灣歷史與傳統建築的寶庫。
  為此,臺北縣政府文化局林本源園邸特別為讀者細說林本源園邸

歷史與景點導賞,主要目的是為讀者拜訪林本源園邸時,

提供輔助性的人文情報,企盼能對園邸有基礎的認識,

對古蹟產生敬重的態度,並在實地參觀園邸時,

更能仔細觀察、細心體會古蹟之美。

 

 

*第一站(大門)*

由此進入林家花園

和寶貝女兒拍張照

環保阿嬤我在此敲個們

笑的好開心啊

台北縣第二級古蹟林本源邸

看看這棵老樹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呢?

林平侯畫像  臺灣板橋林宅鳥瞰圖  板橋城地圖

板橋林家發跡  乾隆43年(西元1778年),林應寅自中國福建漳州龍溪來台至淡水廳新莊(今臺北新莊),設帳授徒,從事教職。並於乾隆50年(西元1785年)時返回福建龍溪。據專家考證,林應寅應是林家最早至臺灣的先祖。次子林平侯於16歲時(乾隆47年)渡台尋訪父親,並受雇於米商鄭谷之家。但林平侯極有經商智慧,鄭谷慨然借予資金幫助他創業,當年臺北淡水河航運暢行,稻米運銷為貿易大宗,林平侯以運米為業,又逢林爽文事變,稻米價格高漲,林平侯既為米商,在運米業上獲得了極為豐厚的利潤。
  
  後來林平侯與竹塹林紹賢共同經辦臺灣鹽務,更累積了不少財富。當時林平侯年已40,於是衣錦還鄉,返回中國捐官,擔任廣西柳州知府共7年。後來林平侯無意於仕途,於是在嘉慶21年(西元1816年)辭官返台定居。但是當時臺北淡水有嚴重的漳州、泉州人械鬥的事件,為了避禍,林平侯在嘉慶23年時,遷居至大嵙崁(今桃園大溪)的三層(今福安里)定居,並興建巨宅、築大嵙崁堡防禦亂民、開墾田地、築灌溉水圳,田租收入大增。此後林平侯多次協助官府平定民亂,並籲請朝廷興建淡水城。道光27年(西元1847年),林家為了收佃租方便,在枋橋(即今板橋)建弼益館,此為林家在板橋地區構屋的開始。
  
  林平侯生有五子,依次為林國棟、林國仁、林國華、林國英、林國芳,分別管理林家的五個家號(商店號):飲記、水記、本記、思記、源記,意為「飲水本思源」,並以「本源」為總家號。林家五子中以林國華與林國芳兩人最為賢能,承繼家風,勇於開拓本業。此時漳州、泉州人的械鬥事件仍未平息,為了避禍,兄弟二人在枋橋漳州籍居 民的邀請之下,林家於咸豐元年(西元1851年)於枋橋弼益館旁興建三落大厝,並於咸豐3年落成後舉家遷入,咸豐5年開始籌建枋橋城以抵禦泉州人騷擾。不久後,林家開始在大厝後興建園林庭園,並且聘請文人呂西村、謝琯樵等名士擔任西席(即家庭教師),為北臺灣帶來不少文化氣息。林家第三代的林維源、林維讓承繼了前兩代的開展,在短短三代之內成為臺灣的鉅富,林維源並且在清法戰爭後,大力協助臺灣巡撫劉銘傳進行番界的拓殖、地方實業的推廣與撫墾制度的推行。今日遊客所暢遊的林本源園邸,也是在這一代的經營下成長至顛峰。

 

*第二站(入門走道)*


以及長長的走道


是多麼棒的觀光景點

那位拿著藍色版子的人在做什麼?


這石柱好涼好舒服啊!


大家笑嘻嘻

 

*第三站(迴廊)*

長長的美麗迴廊

園邸的興建

 最 早林家居新莊時,除了開闢林公館之外,也在擺接堡(即今板橋)開墾。約在道光25年至27年間,林家在板橋興建了弼益館,主要作為點收田租所得的稻穀,弼益館占地約150坪,是一座簡單的四合院。後為避漳泉械鬥,在咸豐3年建成舊大厝(即三落大厝)。此大厝構築方式特殊,面向北方,不設大門而設左右兩門,並有防禦性高的銃眼以供架槍而成今貌。建材有來自中國也有臺灣本地的珍貴高級木材,裝修十分富麗堂皇,是當時臺灣最佳的建築。光緒4年(西元1878年)起,林家為擴充家居,開始著手興建新大厝(又稱五落大厝),占地1200餘坪,是當時少有的大型建築。據信是因應當年林家的社會地位所興建的。   當年有能力興建園林庭園的,除了官衙之外,就是社會具有名望與地位的顯貴。為了追求居住的生活享受,或是希望利用精緻的園林建築來招待官家或生意往來的巨賈,往往不惜鉅資,興建精緻優美的園林庭園。臺灣南北各地都有建築優美的園林,其中以臺南吳園、新竹北郭園、板橋林本源園邸、霧峰萊園最為有名,並稱「臺灣四大名園」。
  
  林本源園邸的興建時間,到目前並沒有考據出一個最精確的證據。一般來說,林本源園邸是隨著林家主厝興建而陸續完工的。興建時間,根據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的報告指出,約在光緒初年,於光緒14年增修,至光緒19年全部完工。林本源園邸的設計者究竟為何人呢?由於中國式傳統建築的工匠鮮少有人以大名流傳後世,但是傳統建築的概念、設計、施工大多由下列四組人士貢獻:1.主人;2.文人墨客;3.風水先生;4.建造工匠。至於修園所花費的金額,自然不在少數。根據多位專家的考證,林本源園邸 的興建費用,至少有30萬兩,有學者更大膽推估為50萬兩。這是相當驚人的一筆金錢。

 

*第四站(汲古書屋)*

        汲古書屋的主要功能是藏書及讀書,仿明代毛子晉之汲古閣而命名,汲古書屋外觀是一座三開間並帶軒亭的建築,其後皆設格扇門,以利通風及方便出入。
  汲古書屋本身部份原為平頂構造,大約在日治中期才改為目前所見的兩坡落水形式,作為一座書屋,其窗格子均採取簡潔大方之形式。
  屋前之軒亭造型高聳華麗繁複,使用「卷頂」推測是受了南洋外邦建築的影響。

美麗的門

特殊的造型

美麗的石窗




看這浮萍多漂亮啊!

*第五站(方鑑齋)*

 方鑑齋,為昔日讀書之所,平時亦是騷人墨客,吟詠唱和之處。齋前鑿池,

池中設有戲臺,凸出於方鑑齋對岸水域之中。齋右側依壁,假山層疊,

沿假山有小徑可通往戲臺。戲亭備有太師壁,夜間清歌抑揚,饒富生機。
  本區域以水院為中心,周圍布置屋舍、戲亭、迴廊、曲橋與假山,

齋前軒亭與戲亭隔水相對,互見水中倒影,是傳統園林設計「對景」

的技巧,不但景致變化豐富,而且封閉水院的音響效果極佳。

有如置身桃花仙境

賞荷花的美麗

金鯉魚的躍動

拍這張照可真不容易啊↑

此圖的建築有著明顯的強烈對比↓

上面是西洋建築下邊是中國式建築

↑這是他們的戲台,右邊門是入相,左邊門是出將


前面戲劇班的學生在戲台拍片,我站在觀看台看戲

戲中的三位鯉魚精在荷花池塘邊奏樂取樂

(剛好當天戲劇組的學生在拍戲)

 和乖孫在荷花池塘看演戲

攝影的學生在對面拍片


此景拍起來不錯,擺個POSE拍看看囉↑↓

哈哈~環保阿嬤我擺這POSE不錯吧!

修復完工後的來青閣  光復後的花園  破壞與修復

 清 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將臺灣割讓日本,板橋林家為避難,林維源等人遷入內地,從此未再返台,僅令彭壽、祖壽回台管理家產。日治初期,在日本管理下一切如舊,但是後期園邸已開始遭受破壞。
  
  西元1949年,國共內戰,難民來台人士眾多,不少人選擇林家作為暫棲之地,隨後也有臺籍人士相繼入住。根據紀錄當時住有一千多人,三百多戶,政府還特別編了一個行政管理區劃為「留侯里」。在居住者的違章建築行為與任意拆建之下,內部的毀壞更嚴重,因此激起了國內外人士呼籲保存的行動,並開始謀求遷出現住戶與整修維護經費籌措等問題的解決之道。東海大學於西元1971年受縣政府委託對林宅進行規劃,復因鄰近住戶反對而作罷。西元1977年,林本源祭祀公業將林家花園的產權捐給臺北縣政府,並捐出新台幣1100萬元作為整修經費。臺北縣政府便立即辦理留侯里居民的遷出作業,翌年委託台灣大學土木所都計室(台大建築與城鄉所前身),進行恢復舊觀的測繪及修復計畫工作。土木所動員內外師生在現場測量,描繪基地位置、面積、形狀、建築構造、佈置、建築細部、尺寸、花園現存物之位置、類別及鄰近基地環境之分析、規劃,完成各種圖樣後,並估計經費作為施工參考。
  
  在修復的方法與原則上,當時在殘蹟保存、略事修補及按原件修復之間,學界與各有關單位,甚至一般社會大眾居有些觀點上的差距,當時認為「殘蹟保存的殘缺美感較易引發思古之幽情與歷史感;而按原件修復,較接近我國傳統匱乏社會對豐富感的文化要求」。最後經由漢寶德先生、林衡道先生、王國墦先生、洪文雄先生、吳基瑞先生、馬以工小姐等之會議結論,提出幾點基本觀念;考量林家花園當時的現狀,盡量按原件修復,修復時限之下限為光復以前,以恢復原樣為原則。
  
  時至今日,古蹟保存的觀念及原則有更進一步的發展,除了建築本體價值之外,特別強調整合性保存的重要,對於歷史的斷代問題更具包容力;儘管如此,林家花園的保存與修復經驗,在臺灣的古蹟保存運動的意義上有其一定的地位。西元1982年底,花園的修復工程開始,經歷4年終告修復完成。修復經費共計動支新台幣1億5643萬3218元,分別由文建會、內政部、交通部觀光局、臺灣省政府及臺北縣政府共同負擔。一座百年園林逐在社會及政府各部門的集體努力之下,獲致今日保存的成果。

 

*第六站(來青閣)*

   來青閣為昔日招待貴賓及貴賓下榻之處,亦為俯覽橫虹臥月的虹橋與定靜堂間植百花之所。
  登來青閣遠眺,大屯、觀音等山憬然入目,故名來青;為全區最華美的建築物。
  原先沿著迴廊前來的牆上雕有周凱的書法及謝琯樵的竹畫,可惜早已剝落不全,

經修復完全的只有道光十六年周凱題「朱子讀書樂詩」。
  閣的兩側設有庭院,以花牆做區隔,牆上鑿設漏窗,造型優美富函寓意。

閣前有一戲亭,林園當年戲班子粉墨燈場演出娛賓。



帶著紅色假髮的學生證在拍戲中

這棟建築實在十分美麗


讓人拍了還想再拍


你看了覺得如何呢?

特殊的雕刻花樣

內部形勢也別有一般花樣

景色也十分迷人

充滿綠意的圓林

正準備要開演布袋戲了

這水多清澈啊

不妨你也來看看感受一下

一朵朵美麗的荷花

正在我身旁照耀著呢!



後方的來青閣跟荷花襯托


實在別有一番風味


哇!好大的花芯!嚇死人囉!

中國式的建築特色

就是方方正正

呈現對稱樣

來青閣的前方也是有著演戲的臺子


牆壁造型也十分有一番風味


我會不會太重,把石柱壓垮啊?

等了好久,布袋戲終於開演囉!

猜猜我在哪呢?
 

第七站是什麼呢?

 

敬請期待

 

 

板橋林家花園古蹟巡禮(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環保阿嬤金鳳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6) 人氣()